填不满的洞

好好收藏的文章

我在面对家庭的时候,偶尔会使用“受害者—加害者—拯救者”的角度,去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。不过,并不完全符合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的说法,纯粹是我个人的演绎。

像是,我常常看到妈妈会想扮演受害者,那么,爸爸自然而然就被迫成为加害者。这时,看不惯爸爸的孩子,过度认同妈妈的孩子,在妈妈面前,就会变成拯救者,想要用自己的力量,让妈妈更幸福。

只是,如果入戏太深,脱离不了各自的角色,其实,大家都是受害者。有时候,孩子再怎么努力,即使是长大了,有经济实力之后也一样,妈妈心里的洞怎么也填不满。

因为,挖洞的人,可能就是妈妈本人。

只有当妈妈觉醒,自己执着在受害者的角色,其实可能让大家都受害了!受害者察觉自己就是加害者的那一刹那,戏剧的张力便出现了,如果借此跳脱角色的僵化脚本,那是非常好的时机。

我认识一位非常喜欢扮演受害者的妈妈,她还没开口,我就好像能听见她的叹息。她口中的先生,就是十足的加害人,而她的儿子,就是肩负拯救妈妈使命的那位拯救者,儿子的经典名言就是对妈妈说:“我们快到了,离幸福不远了,再等一下!”

可是,我感觉妈妈夸大了自己的困境。也许过去真的很辛苦,这我都看不见,不能轻易否认。但是,现在大家都好,先生也早就不在身边,加害者跟被害者,看起来都是由同一个人饰演。

然后,有时候妈妈的戏份可能太重,把加害者的角色丢给儿子。说儿子对她很凶,这是一段孽缘。而我,就被积极地拉进戏里,想安置我在拯救者的角色。


我,选择当个旁观者。依我们的关系,最多只能有几句劝,当事人不醒,我无能为力。

0 敢敢说的话:

 

© Copyright 笨女孩的日记 . All Rights Reserved.

Designed by TemplateWorld and sponsored by SmashingMagazine

Blogger Template created by Deluxe Templates